天天速递!诚实地活着
1998年的南方周末头版。
【资料图】
文=张江名媛
炒个冷饭,今天。
前段时间,有个网红提醒考生千万别报新闻专业,在网上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个教授反驳说,谁说新闻专业不吃香的,我们的学生毕业之后工作都挺好的,很多人都进了宣传部。
我正好也是新闻专业毕业的,无巧不巧,毕业之后又在媒体干了一段时间,所以在这个话题上自认为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
说实话,我也不太主张考生报新闻专业。这个行业确实挺苦的,也赚不了什么大钱。我们当时班上有27个人,几年之后做记者的大概就剩我一个人。
那时候的媒体还算是朝阳产业,或者至少是朝阳产业的尾声吧,情况都如此不堪,何况后来了。听下几届的学弟学妹说,他们后来干新闻的就更少了,基本上都去了银行和证券公司。
伤感是肯定有的,有时候甚至会自责:我当年是哪根筋搭错了?干什么不好,非得干新闻?!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尤其是这些年,回想起做新闻的时光,从来没有后悔过。不仅没有后悔,还特别感谢这段经历。
有些事情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就算当年我没有念新闻系,毕业之后我可能也会做记者。做记者本来就是我从小的一个梦想,尤其是高中看了南方周末之后。
那天跟朋友聊天,她说,人这辈子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还是跟性格有关,跟你念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没多大关系。她记得,她好多后来进了名校的高中同学,最后并没有留在北上广或者出国,而是回老家当个公务员。
而一个人干的行业本身反过来又会重塑他的性格。我很难想象,假如我当年没干新闻,我会像今天这样写字说话做人。新闻教会我的不仅仅是信息甄别的能力,更教会我如何诚实地活着。
在人生很多困顿的时刻,经常想起南周的创始主编左方说过的一句话,有可以不说的真话,但绝不说谎话。而我在媒体尤其在南周的那段日子,更是时刻提醒我,哪怕不做新闻了,也要守住身而为人最后的底线和良知。
去年跟一个老同事吃饭,他说不少互联网公司挖他去做公关,给的薪水相当诱人,他说他就算饿死也不会去做这个行业。不是说做公关就一无是处,而是他觉得干这个免不了要干一些黑别人的脏活。这违背了他当初做新闻的初衷。
那天我们一边吃着烧烤一边聊着老东家的往事,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平行时空般不真实。这个时代,不要说聊新闻聊理想了,聊疫情聊任何公共话题都成了一种奢侈。
所以当我那天看到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争议的时候,觉得特别特别荒谬,不是说这个建议本身的对与错,而是这个世界怎么会变得如此恶俗如此功利而且还赤裸裸地讲出来不以为耻反而以为荣呢?
记者曾经是那么神圣的职业,现在似乎成了丧家之犬,谁都可以踩上一脚。不止一次,一个新闻热点出来,总能听到一种声音:那些无良记者又在吃人血馒头。
这些人可能太年轻,可能连南周都没看过,当曾经的焦点访谈轰动一时的时候,他们可能都还没出生,他们没见过新闻也曾如流星一样划过960万平方公里的上空,也就无法用同理心去看待如今还在苟延残喘几乎是用生命在调查在写作的记者。
曾经曝光张继科事件的记者李微敖是我当年的同事,前段时间他接受采访时说过一句话:“我写的稿子好不好,最重要的评判者,是我自己,而不是别人,至于那文章在单位内部会被评定为哪个等级,在社会上的影响是怎样,那是相对次要的。”
换言之,就是这篇文章有没有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写完这篇文章,我能否还能继续诚实地活着。
值得一提是,李微敖也是当年那个姓李的医生被抢救的时候在现场的为数不多的记者之一。
我一直很佩服这样的同事,他们是这个时代真正大写的人,这个社会真正的顶梁柱,而那个建议不要报考新闻系的网红终究会像小丑一样要么被人遗忘要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往期文章
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