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在线丨张兰不必骂资本
【资料图】
撰文 | 佘宗明
这年头,「内事不决骂资本」已成流行的归因思路。在骂资本中,某些人成功实现了责任转移。
张兰斥「资本算计」,就是玩得一手好障眼法。
家族信托被击穿、海外欠债9.8亿元、纽约公寓将拍卖……连日来,因在儿子汪小菲婚变事件中狂怼大S方一战封「战兰」的张兰,被负债传闻缠身。
不少人断言,张兰这是要代替罗永浩,出演「真还传II」了。
3月18日晚间,张兰在直播间里对此作出了回应:
欠债是因为被资本算计,但我没有算计别人,所以不丢人。这说明我做得好,猪养肥了、狼就来了。是CVC基金欠我的,我没欠任何人,我怎么会向黑恶势力低头?
又是「资本算计」,又是「狼来了」,又是「黑恶势力」,「正黄旗冷锋」俨然成了被贪婪嗜血的资本之狼觊觎的弱小猎物。
张兰要是再来上一句「我是战兰,正在跟资本黑恶势力死磕,微信转账300块……说错了,是抖音下单30包酸辣粉,来支持我吧」,就很张兰了。
▲张兰已成直播界新晋头部主播。
只不过,骑着资本骂资本的张兰,真的有底气骂资本吗?
复盘此事的来龙去脉,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涉及商业纠纷的问题,首先应该让法律的归法律、让市场的归市场。将这些层面的对错抛开,用泛道德话语对是非进行重置,是很坏的叙事逻辑。
01
不得不说,当下很多人长了风投、对赌、信托等方面的知识,都得感谢张兰现身说法的普及。
近几年,张兰和汪小菲母子的曝光度,几乎可以碾压99%的企业家。
不少明星在微博上发声明时,总喜欢来上一句「抱歉占用公共资源」。
张兰与汪小菲则以「商业版与娱乐版我都要」的姿态应了一声:你们不想占?那让我来。
就拿近期来说,张兰参观格力与董明珠见面、麻六记酸辣粉被3·15报道点名、汪小菲与「宿敌」狗仔葛斯齐同框、张兰直播运营团队抱团离职等消息,就连接上热搜。
▲张兰直播运营负责人孟贺(左)自称带20余人出走。
近乎「住在热搜上」的体质,让他们为公众奉上了豪门狗血剧的同时,也为人们普及了多个经济学知识点。
几年前,张兰痛失俏江南,让不少人解锁了投资圈常见名词「对赌」。
如今,张兰被追债,又让许多人转头向ChatGPT问起了问题:什么叫家族信托被击穿?
没必要因为张兰失去俏江南又遭遇追债,就去否定她的创业履历成就,也没必要因为张兰如今不惜化家丑为嗨点的高强度输出型直播,就将炒作本身「罪化」。
某种程度上,张兰在赚钱这类原始欲望驱动下轻易打不倒、击不垮的生命力,跟俞敏洪有些相似,都有着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那代白手起家型企业家的不服输气质。
但该说不说,在骂资本这事上,愿赌不服输的张兰终归是理不直气也壮。
02
需要资本助力时,靠资本;在资本编织的「权力与游戏」里赌输了,骂资本……就凭着对规则的翻云覆雨,张兰就注定要失去很多同情分。
就此事而言,「离岸家族信托」「击穿」等术语的确有着不低的理解门槛,但遵守规则、遵循契约该是起码的共识。
事情的来龙去脉,不少媒体已经还原过了。有朋友将其简要概括为:
张兰因为对赌输了,本来要赔钱,结果她巧妙地用信托筑成了防火墙,这么一来,要亏也只是亏信托资产以外的钱。这算盘本来打得很妙,可张兰用骚操作将其玩砸了。
家族信托这道防火墙成立的前提是,拥有形式上的独立性,但张兰却将家族信托当自己腰包随意处置,包括去纽约买公寓。债权人发现该漏洞后,把她告了,还告赢了,于是防火墙就被击穿了。
复盘此事,这可以说是「对赌失败」「股权转让」「欠下债款」「家族信托被击穿」一环连一环:
事情最早可追溯至15年前,也就是2008年,当时的俏江南为了扩张,接受鼎晖创投注资2亿人民币,但双方签了对赌协议:俏江南得4年内上市,否则就得回购股权并额外给予约定收益利息。
要是俏江南顺利在2012年底前上市,那就没后面那些事了,可假设终究是假设,受高端餐饮路线撞上「八项规定」高墙等因素影响,俏江南业绩遇挫,到2011年冲刺A股和转战港股都失利。
对赌失败的张兰没钱回购股权、支付利息,只能将俏江南这个自家娃给抱出去。到2014年,「白衣骑士」CVC公司来了,想要低位接盘的它,以3亿美金占股82.7%成为俏江南实际控股人,张兰并未被踢出局,而是留任。
可CVC收购俏江南的资金也不是大风吹来的,而是借来的,2015年6月,CVC因其未能依约向银行偿还约1.4亿美元收购贷款,被迫将持有的俏江南股权再次转让第三方,张兰由此出局。
在此过程中,CVC跟张兰打起了官司,因俏江南在审计中出现了问题,2019年4月,张兰在中国贸仲委的裁决被裁定败诉,被判决支付CVC1.42亿美元及其利息。
▲CVC收购俏江南示意图。
但张兰毕竟是张兰,她早就留了一手:在2014年1月,她就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成立了壳公司SETL,当年6月就从CVC的收购资金中拿出了1.42亿美元,设立了离岸信托计划,受益人是汪小菲及其子女。
按张兰的说法,这是为了企业长青,而非「规避风险」「转移资产」。
钱在信托里,CVC公司本来也无可奈何。但张兰在斗法中还是大意了,她要是不打这笔钱的算盘,汪小菲余生「床垫自由」估计都有了。
可她是「既要,又要」——既想保留资产所有权,又想达到信托资产隔离作用,这跟信托的制度规则相悖,因此被CVC抓住了把柄,CVC同时在几地起诉,将追债之手伸到了张兰所谓的「假信托」里。
张兰由此落入当前的不利处境。
03
毫无疑问,将这事置于资本运作的框架下审视,是事件正确打开方式。
对创业者而言,堪称「烫手山芋」式存在的对赌协议难言友好:你不签它,可能拉不来钱;你签了它,原本只需背「有限责任」的你,之后却可能因为业绩未达预期而被迫卖房卖车还债。
罗永浩为什么几次鞭挞对赌协议不合理?就跟这不无关系。
结合具体语境看,离岸信托跟中国信托的制度设计也有区别。
要是张兰是在中国境内设立家族信托,那她仍拥有部分对资产的控制权,但她是在境外设立的。
张兰们也许认为规则难言妥当,所以在痛失俏江南时,会将其说成是被资本下套;如今家族信托被击穿,又说是被资本算计。
但市场经济也是规则经济。既然之前签了对赌协议,后来设了离岸信托,规则该守就得守。
「算计」本就是个泛道德化的贬义字眼,不能融钱时就说被资本支持,闹掰了就说被资本算计。
若非要用「算计」一说把市场问题和法治问题变成道德问题,那融资算不算是「算计资本」,设家族信托又何尝不是「资本算计」?
▲张兰称恶资本在惦记着自己这只肥羊。
对张兰来说,丢掉了自己辛苦拉扯大的孩子(俏江南),还欠下一屁股债,难免心中膈应。
这对创业者不乏警示意义:要利用资本,就得熟悉资本的那套玩法。将资本的援手与冷血轻易归为「暖男/渣男」,或许是因为错看了资本。
最新消息是,3月21日,张兰在与财经《封面》对话时表示,自己正在上诉,并已经准备了充分的证据。
用法律手段去回击对方的法律手段,本是正途。张兰欠不欠CVC9.8个小目标,还得法律说了算。
但有意思的是,张兰又拿资本算计说事,还说个别国际资本(尤其是在亚太地区的)太贪了,「用我的合同在库克岛融资20亿美金,想血洗整个中国企业,他们(个别国际资本)装着这么一个美梦。」
只能说,张兰挺善于拿捏这届网民的心态,又是「血洗」又是「整个中国企业」,「民族企业勇斗国际资本」的利我化叙事又安排上了。
可在该讲理的时候大打民族情感牌,有时候,恰是理亏的表征。
04
张兰称被资本算计,无非是「骑着资本骂资本」。她骂资本,是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从动机上完全可以理解。
但对舆论来讲,没必要被她牵着鼻子走,将企业与企业(个人)间的纠纷无限上纲上线,进而掀起资本大批判。
张兰在骂资本时,可能忘了,她对于她的直播运营团队而言也是「劳/资」中的资方。她射出利箭,可自己也立在同样的标靶上。
毋庸讳言,在今天,「骂资本」的确是个挺讨巧的操作——顺着大众情绪的节拍扭着秧歌,很容易将人们的视线转移。
可迎合情绪也是助长情绪。在「反资本」已成「反市场」思维丛束上长出的藤蔓的现实语境中,有些迎合是不可取的。据理力争,远比据情绪制高点骂资本要有力。
▲张兰本可以用不诉诸「反资本」情绪的方式去维护权益。
时至今日,资本已成很多问题归因中的「C选项」——每当有些人不知道该选什么的时候,就会选C。
在部分人眼中,资本都长着嗜血的獠牙,在「镰刀/韭菜」的二分法中,它似乎就站在默认自己身在韭菜园的普通人的反面。
这显然是误解。资本是流动的雨露,会融入市场气候之中,去滋养那些民营经济的苗木。没有资本,民营经济几乎不可能成长。
资本的价值无需被夸大,但需要被正视。正视的基本前提,就是不要将其带入阶层论统摄的视角下,而是秉持市场本位的眼光。
前不久,拾遗在《那个骂「万恶资本家」的小伙失业了》里,就将箭头对准了「言必骂资本」的现象。文中引用的两段话,挺值得思考——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说,「我们之所以能吃上美味的晚餐,不是因为肉贩、啤酒商或面包师爱我们,而是源于他们对自身利益的看重。他们在通过资本创造价值的时候,不是为了增进公共福祉,而是为了追求一己私利,但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恰恰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进步。」
学者刘瑜说:「‘向上的平等’是缓慢的,需要耐心,因为不是把上面的人拉下来,而是把下面的人拉上去,把社会资源扩容,把饼做得更大。但是要把饼做大,‘平等’就必须同其他价值共存,比如秩序、对投资的激励、对产权的保护等等。」
我们首先需要的是「有更多的蛋糕」,这往往得依托于资本在「分得更多的蛋糕」的正向激励基础上去「做大蛋糕」,而不是自己端掉自己饭碗。
在一堆大学毕业生自比「孔乙己」的当下,该有更多人懂得这道理。
当然了,这里说的「资本」,跟张兰骂的「资本」并不完全是一码事。但它提出的公共理性层面要求,是一致的。
张兰不爽被追债,可以诉诸市场规则和法律手段——她说CVC想把她骨头渣子都吞噬了,她九条命都没了又准备了第十条命,「有人往张兰身上丢泥巴,张兰会在上面种荷花,这个人越扒越伟大」,战力十足的她,可以留着这条命依法申诉据理力争,跟CVC死磕到底,但将资本「罪化」,不免过了。
舆论就更没必要随她起舞了,再怎么磨刀霍霍向「资本」,我们也不会变成汪小菲。
✎作者 | 佘宗明
✎运营 | 李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