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消息!崂山东麦窑村抢抓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机遇,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
记者 台雪超 通讯员 段轶琳
一座古村,一环水域,互为成就,千百年间未曾间断。东麦窑村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驻地东侧,在国家5A级景区崂山脚下、流清湾畔,三面环山、南临大海,村里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都保留着历史刻画出来的印记,每一处风景、每一次停留,都能让人感受到乡村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近年来,东麦窑村坚持以党建统领集体经济发展,牢牢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机遇,走出了一条以特色农旅一体化产业发展带富带强村集体、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路径,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等荣誉称号,成为山东省第一批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示范村。
(资料图)
新路径,奏响乡村振兴“春光曲”
东麦窑村占地1090亩,这里曾是黄海边一个平凡普通的小渔村,当地居民长年以捕捞鱼虾、近海养殖、栽植茶果等为主要经济来源,日子恬淡安逸但过得并不富裕。受风景区保护、海洋资源减少以及土地资源匮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村里一度找不到经济发展和居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随着周边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人员流动性不断加大,村内出现了部分闲置农房。2004年,村两委一班人将资源视角从“上山下海”转移到闲置民房,通过精准分析乡村资源特质、产业基础和发展定位,确定了将发展家庭旅馆项目作为乡村转型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村党支部将村里五六十年代的老石头房子统一租赁,聘请中央美院专业设计团队进行整体高端设计和重新装修打造,既保留了老石房的古朴民风韵味,又加入了现代化高端设施配备。民宿实施公司化运营、酒店式管理,每年每个农家小院可为百姓赚得租金3万多元,并以每5年递增10%的方式予以收益保障。目前打造的25户“仙居崂山”主题民宿和引资建设的“瑜上山间”品牌民宿已拥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东麦窑村民宿年均吸引各地游客4.6万人次,营业额达4000万元,在当地吸附解决就业岗位100余个,带动居民增收30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33万元。
“研学”,是当下的一个热门词汇,作为一种集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于一体的校外活动,近年来研学旅行市场十分火热。推动研学旅行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不是单纯地在乡村地区开展研学活动,也不是简单地在乡村发展中增加研学元素和产品,而是要从“育人”的高度,充分挖掘和展示乡村所蕴含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跳出单一的旅游思维,促进研学旅行与乡村在经济、生态、文化、治理等方面深度融合。
依托村庄良好的区位、丰富的山海资源以及“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背景优势,2022年7月,东麦窑村联合专业策划活动公司共同成立麦窑乡村振兴旅游文化运营部,组建了专业的策划、运营团队,进一步拓展研学等业态,拉长了旅游产业链条。
寻传承,续谱美丽乡村“云水谣”
正所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相比起传统教学,研学旅游突出了一个“研”字,更加重视参观者的个体体验。东麦窑村不断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将研学教育实践与绿色、古色等资源有机结合,探索“研学游”发展新模式,推动“研学游”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于乡村文化的传承,自身价值的实现是传承的最大动力,村史馆作为一种地缘文化的载体,可以呈现一个地区的历史变迁,传承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走进东麦窑村村史馆,大量的党史和文史资料以及丰富的图片展示了东麦窑村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和现今取得的辉煌成果。从泛黄的照片,到草帽、篮子、渔网等老物件,再到一旁摆放的缝纫机、电视机等老家电,无不承载着发展变迁的历史印记……围绕山、海、居、墨、渔等自然与文化资源,东麦窑村深度挖掘和培育乡村特色文化,重点打造了以村风民俗历史传承为文化主题的“聚德兴贤”村史馆。村史馆主要分为追本溯源、山海福地、孝贤睦邻、安居乐业四大板块,既可展现村情风貌特色文化,又能让东麦窑的子孙后代学习前辈们的奋斗历程、厚德育人的纯朴品德。在建设美丽乡村的道路上,东麦窑村始终秉承以孝贤文化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上一辈传下来的家训传递给下一代,以乡贤文化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年轻化,舞动古村今朝“美音符”
研学旅行将更多年轻人集聚在乡村,为乡村文化有效传承带来了人气。“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东麦窑村村史文化馆。”近日,东麦窑村乡村讲解员代笑忙个不停,在她的介绍下,一拨拨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东麦窑村的历史文化。
出生于1994年的代笑是东麦窑村村民,平时担任村里的网格员,听说需要乡村讲解员时,她第一时间报名。“我小时候就常听老人们讲述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也了解到村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觉得这些文化应该让更多人知道,所以就想为村里做点事情。”成功报名后,代笑与其他几位同事成为了东麦窑村首批乡村讲解员,负责主题民宿、村史馆等的讲解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讲解也需要专业的才能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代笑说,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讲解技巧,提升东麦窑村乡村旅游接待服务水平,自己翻阅了不少学习资料。
历史已经定格,但与之相关的人以及这些人所做的事、所传承的精神,是生动可感的。“第一天去讲解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的,再加上参观的人比较多,需要放大嗓门大家才听得到。”代笑说,但想到这些游客远道而来,作为村里的一员,她一定要让游客感受到不虚此行。
刚刚结束研学的张女士此前也曾带朋友家人来东麦窑村旅行过,但对于这里的历史文化仅仅停留在表面。“讲解员就是村里人,而且接受了专业的指导培训,整个研学过程生动有趣,刷新了我对沙子口、对东麦窑的印象。”听到赞赏,代笑会心一笑,“接下来我要继续提升讲解服务能力,让更多的游客能够聆听东麦窑历史故事,感受东麦窑乡村魅力。”
党建+,出乡风文明“新路子”
研学旅行的教育性、公益性、集体性等特征,对乡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研学旅行工作的开展,对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队伍的工作既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挑战。东麦窑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在各研学路线上设立党员先锋岗,鼓励党员在工作中亮身份、作表率,带动党员化身研学旅游“讲解员”、研学体验“服务员”。
村党支部创新党员“包片+联户”形式,推选“党员中心户”,在村内增设党建标识,通过深入实施“小服务”“小公约”“小民主”等“八小工程”建设,推进“185”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在社区落地生根,有效提升了社区党员干部的主人翁意识,党员带头开展“美丽庭院”和“美丽街巷”等建设,进一步推动了乡风文明、乡村和谐,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村党支部坚持服务群众的宗旨理念,把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放在首位,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支持,完成了地源热泵冷暖联供、燃气入户、线缆下地综合整治等基础建设,实施了公共配套设施整合改造,不断刷新乡村“颜值”。如今,东麦窑村已经成为青岛市垃圾分类示范社区,有效提升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彰显生态之美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同发展,握指成拳奏响“新篇章”
长久以来,乡村经营者可能存在品牌意识淡薄、规范性不高等劣势,多数乡村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导致乡村项目普遍存在规模较小、开发无序、管理混乱、转型升级难等问题,处于“小散杂”局面。如何打造新型的乡村产业集聚区,形成规模发展、规范发展对提高乡村产业竞争力、推动乡村产业特别是旅游产业创新至关重要。
除对接企事业单位党建团建及户外拓展培训,麦窑乡村振兴旅游文化运营部还定制了中小学研学活动及面向全国开展乡村振兴交流学习等业务,制定两天一夜乃至三天两夜乡村旅游路线,为游客提供唠山茶文化、海产品文化等伴手礼定制以及采购服务,打造吃、住、学、游、购一条龙服务。自2022年至今,已接待全国各地研学团队100余批、2000余人,对接青岛育才中学、青岛地铁集团等单位开展党建活动20余次,创造直接收入40余万元,村集体净利润20余万元。
握指成拳方能凝聚合力。东麦窑村党支部坚持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创新思维,突破单村“一枝独秀”,推动片区“抱团发展”,联合相邻的西麦窑、流清河村和青岛祥源旅游公司等,率先成立“流清湾党建产业联盟”,通过平台化运作,进一步规划高端民宿、农渔家宴、海上垂钓、沙滩运动、婚纱摄影、登山采摘、土特产购物一条街等旅游体验项目,拉长区域化产业链条,将村建设成为了宜居宜业、“留得住记忆、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成为崂山区乡村振兴工作的示范标杆。
如今的东麦窑,正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用足用活村庄闲置房地资源,发掘利用“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资源价值,借助专业运营公司和团队资源优势,通过村党组织引领村集体共富公司模式,将各种资源整合利用,不断探索实践强村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